前言
好球帶,屬於棒球術語之一。
你知道為什麼好球帶的大小,會不一樣嗎?為何好球帶的判決,過去時常出現爭議呢?
本篇文章將依中華職棒棒球規則,整理有關於好球帶的資訊及案例,並加上個人見解,與您分享。
溫馨提醒:文章中藍色字為超連結,有助於你對該名詞的理解。
相關棒球術(用)語:
棒球好球帶規則基本介紹
好球帶是什麼意思?
好球帶,作為判定投手投出的球,是好球或壞球之基準。
好球帶的範圍有多大呢?
以本壘板為基準,向上延伸出來的一個五角體空間。只要球有接觸到好球帶,都會被判為好球。
而好球帶的高度,會隨著打者的身高,而有所變化。
好球帶範圍大小的參考資訊如下:
- 最高點:打者肩膀上緣,到球褲上緣的中間點。(以手軸為參考基準)
- 最低點:打者膝蓋下緣。
- 寬度(固定):本壘板左右寬度。
- 深度(固定):本壘板延伸出來之五角體範圍。


好球帶的九宮格長什麼樣子?
好球帶,總共區分為九個格子,各有各自的代表號碼。
過去收看賽事轉播的經驗來看,時常能聽到賽事主播及賽評,用數字來解釋,比賽當下的狀況。
對於打者來說,球在 1-6 號位置、相對容易進攻,而在 7-9 號位置時,則較難出現有效的攻擊。

為什麼不同主審裁判的好球帶,會不太一樣呢?
人工判決,難免會有些許誤差。
主審裁判都是依規則上,所訂定好球帶大小,進行好壞球判定。
但實際上仍會有,裁判個人喜好的好壞球位置。
打者與投手,就必須適應每一場比賽中,主審裁判好球帶的大小,來進行調整。
捕手也會影響好壞球的判定?
會。偷好球(Cather Framing),是捕手一項重要的接球技巧。
比賽過程中,捕手在接到,投手投出的球之後,會把手套往好球帶的位置移動。
藉此混淆主審裁判的判決,來增加好球的機率。
為什麼抗議好球帶,會被驅逐出場呢?
好壞球判定,是主審裁判的自由心證,而且在中華職棒的棒球規則中,目前是沒有抗議的空間。
當雙方球隊,對於主審裁判的好球帶有意見時,過大的抗議動作,是有機會被驅逐出場的。
換個角度思考,如果雙方一直爭執好壞球的判定,那比賽還能繼續下去嗎…?
當然,前題必須建立在,主審裁判好球帶判決的一致性。
球員的動作,也會影響好壞球判定?
之前曾聽過球評有個說法:「球員自己當裁判」。
實際比賽中可看到,打者認為是壞球,應是四壞球保送,而準備往一壘走去的動作。
或是投捕手認為是好球,應是三振出局,準備進行後續傳接球的動作。
但當下主審裁判卻不為所動。也許球員的這些行為,或多或少會影響到,主審裁判的判決。
好球帶之參考資料
- 好球帶英文:STRIKE ZONE
- 棒球規則:5.05

棒球電子好球帶規則基本介紹
電子好球帶是什麼?
電子好球帶,又稱之為 K-ZONE。
透過電子設備(相機、電腦)等等,來判定投手投出的球,是否進到好球帶。
現今在中華職棒(CPBL)的賽事中,普遍都能看到這項技術,在線上轉播的畫面上。
延伸閱讀:

為何球在電子好球帶的範圍外,還被判定為好球呢?
先撇除掉,主審裁判可能出現誤判的情形。
比賽轉播時的 K-ZONE,是顯示 2D 平面的畫面,但實際上好球帶的範圍,是一個 3D 的立體空間。
所以實際顯示的球點,會出現些微的落差。另外,攝影機拍攝的角度,也會有所影響。
何時開始啟用電子好球帶,進行輔助判決呢?
在美國職棒小聯盟(3A),已經於 2022 年開始進行測試。
當技術更為成熟時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就能在美國職棒大聯盟(MLB),看到這項技術的使用。
至於中華職棒(CPBL)的部分,至少會往後推個幾年。
除了觀望其他職棒的狀況,如:日本職棒(NPB)及韓國職棒(KBO)等等…,更需考量技術及設備上,也會是到時需克服的問題。
延伸閱讀:
電子好球帶的出現,會讓主審裁判沒事做嗎?
過去曾有人質疑,電子好球帶的出現,會讓主審裁判沒事做。
其實不然,主審裁判除了好壞球的判決之外,場上仍有許多狀況,需要藉由他們,進行自由心證的判決。
延伸閱讀:
棒球好球帶有哪些實際案例呢?
投手不滿,好壞球的判定…但仍留在場上
影片中,富邦悍將投手江少慶,面對打者赫雷拉,投了一顆 7 號位置附近的直球,主審裁判認定為壞球。
投手江少慶,當下有出現較大不滿的行為,但最終裁判未將他驅逐出場。
捕手懷疑,好球帶判決
影片中,富邦悍將投手曾峻岳,面對打者蘇智傑,連續投了兩顆 7 號位子的變化球,都被判定為壞球。
捕手張進德,疑似有出現不滿判決的聲音,而被主審裁判,直接驅逐出場。
打者不滿,好球帶判決
影片中,中信兄弟打者陳子豪,與投手羅華韋的投打對決,最終被三振出局。
打者陳子豪不滿好壞球的判決,在被三振出局時,疑似發出不雅字眼,而被裁判驅逐出場。
投手不滿,好球帶判決
影片中,味全龍投手布里悍,面對打者林承飛,投了一顆 3 號位置附近的直球,主審裁判認定為壞球。
布里悍接著投下一顆球時,被打者林承飛敲出安打時,投手當下不滿情緒、瞬間引爆。
大動作向主審裁判抗議,而被遭到驅逐出場。
總教練不滿好球帶判決
影片中,義大犀牛投手林政賢,面對打者潘武雄,投了一顆 7 號位置附近的變化球,主審裁判認定為壞球。
義大犀牛時任總教練葉君璋,上場詢問主審好壞球的部分,而被直接驅逐出場。
捕手偷好球的接球方式
影片中,可看到捕手完成接球時,手套順勢往好球帶的位置移動,來混淆主審裁判的判決。
棒球好球帶常見問題有哪些?

-
好球帶高度該怎麼看呢?
-
好壞球出現誤判,可能有哪些因素?
(1)捕手偷好球(Cather Framing)。
(2)主審裁判個人誤判。
-
打者在好球帶的範圍被球丟到,不算觸身球嗎?
不算。
只要投手投的球,有進到好球帶裡,都會被記為好球。
結論
對於好球帶有什麼問題或想法,歡迎在下方留言,或許你所提供的資訊,也能幫助到其他人,解決他所遇到的問題。
有關其他棒球術語、規則、名詞及用語,可利用首頁右上角放大鏡的搜尋功能,相信會找到你所需要的問題答案。
》封面精選圖片:Photoac
》參考資料:台灣棒球維基館、維基百科、聯盟規章、中華職棒大聯盟、CPBL 裁判執法手冊規則補述、運動視界、棒球規則
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看到,也別忘記訂閱「免費」的電子報。
掌握即時的棒球資訊 👉 【連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