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觸擊短打規則介紹|2022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by Degio

最後更新日期: 2022 年 11 月 16 日

前言

「你知道棒球場上的短打是什麼用途嗎?」為何球隊願意用寶貴的出局數,來換取壘包上跑者的推進呢?

過去若有看過棒球比賽,或多或少都曾遇過短打戰術的運用。無論是求穩定推進的犧牲短打,或是想上壘的突襲短打,都被歸類在短打運用。

看似簡單的戰術,背後卻有更深奧的技巧。雖然短打能力,常被稱之為基本功,但如何在場上運用自如,就必須回歸到球員本身的短打技巧了。

本篇文章將以觀賞球賽的角度,來說明短打戰術的基礎及含意。

那些你該知道的棒球短打基本規則

短打,屬於棒球比賽中,進攻戰術的一種,最主要用來推進壘包上的跑者,為球隊創造出更佳的得分機會。

打者在進行短打戰術,不同於正常揮擊時,雙手握在球棒尾端。而是將球棒橫握擺出來,增加確實碰觸到球的機率,順利把球碰進球場中。

犧牲短打
圖片來源:Pixabay

短打有哪些常見的說法?

以維基百科內容的說明來看,短打最原先的用詞,應該是稱之為觸擊(BUNT),而短打本身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稱呼方式。

像是犧牲觸擊、犧牲短打等等,也有某台體育主播喜歡用「觸擊犧牲」的說法,但最常還是以短打來形容。

另外棒球比賽中,也時常會用「點」這個字,來形容打者進行短打的意思,比較屬於動詞的概念。

使用短打該注意哪些細節?

短打技巧,站在球迷的視角來看,只要能將跑者,穩穩地往下個壘包推進就好了,似乎比起正常揮擊推進,要來的簡單許多。

但往往魔鬼藏在細節中,要把短打戰術做的好,除了基本觀念之外,扎實的訓練絕對少不了。

平常在觀賞球賽時,可以去注意短打的兩個部分,「力道及方向」,若球員能把這兩項都做好,就能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,更高機率將跑者向前推進。

play btn
犧牲短打

短打方向該朝哪個方向?

短方方向,基本上都是朝著一、三壘的方向去進行短打,比較少會朝著投手的方向短打。

短打力道控制的重要性

比起短打方向,短打力道拿捏恰當,更是短打成功的關鍵,必須控制得宜,否則容易出現短打失敗的狀況。

  • 力道過強,球朝著守備員而去,縮短處理球的時間,容易造成推進失敗。
  • 力道太弱,捕手只要向前跑一小段距離,就可快速將球傳給野手,封殺前一位跑者。

棒球戰術的其中之一

棒球運動裡,關於進攻層面的戰術有很多種,像是打帶跑、跑帶打、盜壘…等等,短打也是其中之一。

而進攻戰術的部分,大多都是為了讓打者推進,甚至打者也能上壘、較具侵略性的戰術。但短打在進攻戰術之中,就相對來的保守些,透過出局數、來換取跑者推進的目的。

為什麼要短打?

傳統的短打戰術,一般都是犧牲打者、推進壘上的跑者居多,好讓接下來上場的打者,能夠直接有得點圈的進攻機會。

另外一方面,則是避免打者在正常打擊的狀況下,無法有效推進跑者,甚至出現雙殺打的情形發生。

兩好球還可以短打嗎?

球員進行一般打擊跟短打戰術時,基本上在好壞球的判定,並沒有甚麼太大的差別,唯一不同的地方,就在於兩好球之後的差異。

針對短打的相關規定,兩好球之後若進行觸擊,若把球點出界外,則會被判定為第三顆好球、打者三振出局。

所以在兩好球之後,短打使用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,但仍是會有教練選擇在這樣的狀況下,要求選手進行短打的戰術,結果就是一翻兩瞪眼…。

play btn
兩好球短打

不被允許的短打潛規則?

棒球運動中,存在著許多的潛規則,而與短打有關的潛規則,就是在「某些」特定的局面下,球員不能進行犧牲短打或突襲短打的動作👇

  • 球隊分數大幅領先時
  • 先發投手在比賽中後段,尚未被擊出安打

過去就曾發生過類似狀況,球員使用突襲短打的方式、成功上壘,導致對方投手的無安打紀錄破功,也造成後續場上的衝突。

play btn
短打潛規則

短打成功的機率高嗎?

短打在棒球中,被歸類在成功率較高的戰術之一,但實際上短打成功率的高低,很看打者本身的短打能力,以及使用的頻率及時機點。

就好比要一位不常短打的球員,卻要求他在關鍵時刻進行短打戰術,想當然短打的成功率,應該相當有限。

短打戰術存在哪些風險?

棒球裡的每一種戰術,無論是進攻戰術或是防守戰術,都存在著失敗的風險,當然短打也是其中之一,只是相比之下,風險來的低一些。

但短打戰術的推進,若出現失敗狀況,通常就是送出局數給對方,無法達到推進的效果,甚至還有可能出現雙殺或三殺的冏境。

而另一個短打最害怕的情形,莫過於點成小飛球,會讓當下壘包上的跑者、無所是從,不知該往前推進,還是該留在原先的壘包上。

play btn
短打小飛球

棒球短打類型有哪些?

犧牲短打(觸擊短打)

犧牲短打,顧名思義…就是必須犧牲自己,使用短打戰術,將壘包上的跑者向前推進。而這類型的短打,被歸類在「保守」的戰術之中,必須使用一個出局數,來達到戰術成功的效果。

突襲短打

突襲短打,又稱「偷點」。打者在投手將球投出的瞬間,才順勢擺出短打的姿勢,將球「點」到守備方不易處理的位置,趁機跑上一壘。

會使用突襲短打的打者,多半是具有不錯跑壘速度的球員,若再加上本身為左打的話,更能縮短與一壘之間距離,增加上壘的機率。

但偶爾也是會看到跑壘速度一般的球員,進行突襲短打嘗試,主要在防守方沒注意的情形下,趁機跑上一壘。

play btn
突襲短打

強迫取分

強迫取分,屬於突襲短打的一種。在三壘有跑者、兩人出局之前的狀況下,所進行的一種搶分戰術。

三壘跑者需要在投手啟動瞬間,往本壘的方向衝,再配合打者的突襲短打,就能順利回到本壘得分。

強迫取分的戰術,算是所有短打之中,風險最高的一個,若當下沒把球點好,或是沒點到球,就會讓三壘的跑者,有很高的機率出局。

sddefaultplay btn
強迫取分

虛觸實打

虛觸實打,又稱之為「假點真打」或「收打」。平常在線上收看比賽時,球評或主播,大多會以「收打」來稱呼這個戰術。

打者在打擊時,會先擺出短打的姿勢、來混淆對手,等到投手啟動投球的瞬間,才會把球棒收回來,變成正常的打擊姿勢、進行揮擊。

使用時機:有機會靠著犧牲短打推進的局面,藉著擺出短棒姿勢,吸引一、三壘手趨前守備,增加打穿內野防線的機率及空間。

play btn
收打

干擾式短打

干擾式短打,主要透過短打的態勢,用來干擾對手,而非真正想要進行短打。

使用時機:投手投球啟動的瞬間,打者才會從打擊姿勢,轉變成短打姿勢,而球準備進到好球帶之前,再將球棒收回來。

比較常見的干擾方式及對象👇

  • 投手 – 投手控球不穩時,打者會試著擺出短棒來干擾,藉此影響投手的控球。
  • 捕手 – 壘上跑者盜壘時,打者試著擺出短棒,來干擾捕手傳球的視線及流暢性。

過去在中職的賽事中,就曾出現過類似狀況,比賽當下投手因不滿打者有這樣的短棒干擾動作,而大動肝火。

play btn
投手爆氣

特殊短打

過去中職在 2012 年的賽季,當時兄弟象球隊的捕手陳智弘,就曾頻繁的使用收打方式,來調整個人的打擊節奏。

當然這樣的收打,基本上就不會有戰術效果,純粹球員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,抓到更佳的擊球 Timing,而這樣的打擊方式,確實相當少見。

sddefaultplay btn
特殊短打

訂閱Degio免費電子報

    我們尊重你的隱私,你可以隨時退訂

    棒球短打的使用時機

    壘上跑者與出局數的相對應關係

    通常使用短打的推進戰術,都是在無人出局時執行居多,也曾有在一人出局的情況下,使用犧牲短打推進跑者,但這就相當少見。

    幾個常見使用犧牲短打推進的狀況。

    • 無人出局、一壘有人
    • 無人出局、二壘有人
    • 無人出局、一二壘有人

    開賽首局就先送出局數?

    比賽首局,第一棒打者上壘後,由第二棒的球員進行犧牲短打戰術,將跑者推進到二壘得點圈的位置,把得點圈進攻的機會,創造給中心棒次的打者。

    主要希望一開始就處在領先的優勢,而這樣的開局模式,也跟球隊本身短打戰術使用頻率,有著不小的關聯。

    搶下比賽中的關鍵分數

    關鍵分數,比賽在雙方平手局面,球隊當下非常需要分數的進帳,而這一分就足以決定比賽的勝負。

    • 投手戰 – 雙方投手表現優異,球隊得分困難的情形下,透過短打的推進,來創造出更多得點圈進攻的機會。
    • 比賽後半段或延長賽 – 雙方所剩出局數有限的情況下,若能拿下超前分,更掌握領先的優勢。

    只求穩穩的擴大領先優勢

    擴大領先分數,在分數領先有限的情況下,希望將上壘的跑者送回來,來增加分數上的優勢,進一步讓教練團,能在球員的調度上,獲得更大的運用空間。

    但這也需要考量到許多層面的因素,包含雙方投手戰力、打擊火力、以及球隊整體的近況,來決定當下戰術使用的選擇。

    • 投手戰力 – 投手戰力穩定,球隊領先 1-2 分,就足以鎖定勝利
    • 打擊火力 – 打擊火力兇猛,有更大的空間,讓球員自由發揮
    • 球隊近況 – 球隊近況理想,會選擇更具侵略性的戰術使用

    以上都是比較理想的狀況,但現況反過來時,就必需有不同思考的模式。

    短打棒次及角色如何安排?

    棒球場上,會被頻繁要求執行短打戰術的球員,大多在個人的打擊能力,相對要來的薄弱一些,而這類型的球員,更偏向於助攻的角色,幫助球隊創造出更多的得分機會。

    在早期的中華職棒,這類型打者,普遍會被安排在第二棒及第八棒的兩個棒次,來配合球隊整體戰術運用。

    棒球短打的使用頻率

    亞洲職棒中的短打翹楚?

    說到亞洲職棒的短打使用,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最拿手的小球戰術,他們把這些俗稱基本功的棒球技巧,練到如火純青的地步,

    才能在比賽中運用自如。

    而這種小球戰術的精神,更是把團隊勝負擺在第一,而非個人的成績為優先。

    美國職棒要的是正面對決

    美國職棒大聯盟(MLB),單純使用犧牲短打來推進跑者的戰術、相當少見。若要進行戰術的使用,更傾向於打帶跑、盜壘等等,這些更有侵略性的戰術。

    而本身具有不錯跑壘速度的球員,則是會選擇突襲短打的方式,想辦法讓自己也能上壘。

    中華職棒吹什麼球風?

    以中華職棒來說,各球隊大多都是參考及學習,其他棒球強權的國家,像是美國、日本等等,再進一步綜合出最適合球隊的球風。

    而球隊總教練過往的經歷,包含學習、訓練、職棒球員時期,以及接觸到的棒球文化,將會大大的影響著,球隊戰術使用選擇及頻率。

    • 偏向日式球風 – 戰術使用上比較頻繁,犧牲觸擊也是其中之一。
    • 偏向美式球風 – 傾向於讓打者自由發揮,若要使用戰術,更喜好具有侵略性的戰術,如打帶跑、盜壘等等。
    play btn
    總教練帶隊風格

    棒球規格也會影響短打使用?

    棒球場上的比賽用球,也會影響著短打使用的頻率?不要懷疑,回顧歷史的數據,確實造成不小的影響。

    棒球的彈性係數,決定了球被打出去的落點,這其中包含了滾動速度、飛行速度、飛行距離等等。

    • 棒球彈性係數高 – 代表球越彈,對打者有利,安打及全壘打的機率提高。
    • 棒球彈性係數低 – 代表球不彈,隊投手有利,被安打及全壘打的機率降低。

    過去中華職棒在 2016-2020 年之間,球的彈性係數幾乎都偏高,被笑稱為「彈力球」時代,全壘打滿天飛的情況下,也讓當時的投手們,就如啞巴吃黃蓮,有苦說不出…。

    所以棒球比賽用球彈不彈,確實影響著戰術使用的頻率,當打者每次打擊時,都有蠻高機率將球轟出場外,你還會頻繁的使用戰術嗎?

    play btn
    棒球彈性係數

    總結

    看完犧牲短打的介紹,是否對於短打戰術,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呢?

   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,犧牲短打的戰術使用,會降低比賽的精采度,但筆者仍相信短打戰術的重要性,尤其在賽事的關鍵時刻,或是如國際賽的重要比賽,更能凸顯出他存在的價值。

    當然在棒球比賽中,在每一個環節的選擇,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只有當下做出的決定,是否對於球隊是最有利的,來提升球隊獲勝的機率。

    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看到。也別忘記訂閱「免費」的電子報。

    完成「免費」電子訂閱後,記得到信箱裡「確認」,才不會漏掉更多有關棒球的資訊。

    📷封面圖片來源:Photoac

    💾參考資料:台灣棒球維基館維基百科

    延伸閱讀: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比賽簡易介紹|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隊如何組成?|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觸擊短打|新手必懂的棒球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年度獎項|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投手|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打者|新手必懂的棒球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守備|新手必懂的基礎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牽制|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戰術|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跑壘|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    【棒球D教室】棒球盜壘|新手必懂的基本規則

    訂閱Degio免費電子報

      我們尊重你的隱私,你可以隨時退訂

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