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2 年 7 月 23 日
前言
「棒球不僅僅只有三振及全壘打」…你曾經聽過類似的話嗎🤔
或許想表達是在棒球世界裡,存在著許多的細節,值得球迷們去細細品嘗。但不得不說,場上出現的三振或全壘打,都能夠直接帶動起球員及球迷的情緒❤
尤其在球員擊出全壘打的瞬間,搭配著現場球迷的吶喊,當下的感受想必是更加震撼…而對於全壘打的部分,你又了解多少呢❓

全壘打王小教室
全壘打王資格
在中華職棒大聯盟(CPBL)的規範中,該球季全壘打數量最多的球員,將會獲選為當年度的全壘打王🏆
但若出現兩位以上球員的全壘打數量相同時,會以打數較少者勝出。若打數再相同時,最終才會以打點數較高的選手勝出💪
獲選當年度全壘打王的打者,將會獲得額外 10 萬元的獎金。但以現階段球員們的薪資結構,這獎金似乎並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😅
全壘打王棒次
擁有不錯全壘打能力的打者們,球隊大多都會安排在中心棒次,希望在壘包有更多的隊友時,一棒將對手擊沉👊
但過去也曾出現具有長程砲火的選手,被安排在球隊的開路先鋒,像是樂天桃猿的林立,又或是早期在統一獅的劉芙豪及 La new 熊的黃龍義等人,在球隊中扮演恐怖的核彈頭角色🚀

全壘打的影響力
打者將小白球送出全壘打的那一瞬間,不僅球員本身會振臂歡呼,就連場邊的隊友們也會相當興奮,更別說是現場的球迷們,整場必賽可能就是在等待這一刻💪
場上全壘打的出現,最直接的…當然是能夠幫助球隊有分數的進帳,但回顧中職歷屆的全壘打王,僅僅出現約半數的球員,同時拿下了當年的打點王🤔
其中也存在許多因素影響著,包括壘上有人或無人時,投打對決的策略及心態,又或是球隊本身進攻能力有限,隊友上壘機會不多的情況下,打點數自然就會少了些😅
全壘打產量
中職每年的全壘打支數都會有所不同,甚至出現比較大的差距,普遍的影響因素包含
- 比賽的場數(現今賽事多為 120 場,而早期中職有過 100 場的賽季)
- 比賽用球的彈性係數(彈力球問題,2016、2017、2019、2020…)
除了比賽場次會影響全壘打的產量,連球場本身多少有些影響,像是球場的大小、全壘打牆高低、氣候、風勢等等…⚡
不過在中職的球場大小,似乎並沒有這麼明顯,但在美國職棒大聯盟(MLB)就不一樣了,不僅能從數據中看出全壘打產量的差異,這也影響著打者們的攻擊策略💪
像是過去洋基球場右外野距離比較短,又或是向芬威球場左外野的綠色怪物等等,都會影響著選手們全壘打的數量⚾

全壘打王連霸紀錄
中職全壘打王二連霸
曾在中職完成全壘打王二連霸的選手,總共出現了三位選手,包含林仲秋、布雷及林智勝等人,其中林仲秋更是拿過兩次全壘打王的二連霸🏆
- 三商虎
- 林仲秋(1991 – 1992)
- 興農牛
- 林仲秋(2000 – 2001)
- 統一獅
- 布雷(2007 – 2008)
- La new熊
- 林智勝(2009 – 2010)
中職全壘打王三連霸
「棒球情人」高國輝,曾在 2014 – 2016 年的三個賽季中,連續轟下全壘打王的紀錄,除了全壘打王三連霸之外,也寫下了不少有關全壘打的紀錄📝
在 2014 年僅僅用了半季的比賽,打出 18 轟,拿下當年的全壘打王。也曾是中職史上第一位以代打身分,擊出再見滿貫砲的選手💪
全壘打王特殊紀錄
- 球員單季最多全壘打 – 39 支
- 義大犀牛_高國輝(2015)
- 球員單季最少全壘打 – 15 支
- 興農牛_林仲秋(2000)
- 球員單局最多全壘打 – 2 支
- 統一獅_羅德(1997)
- 球員連續打席全壘打 – 4 支
- 中信兄弟_曾陶鎔(2017)
- 球隊獲獎最多次 – 10 次
- 富邦悍將(含球隊前身)
- 單一球員獲獎最多次 – 4 次
- 林仲秋
- 中職全壘打紀錄保持人 – 292 支
- 林智勝
兄弟隊史全壘打王
兄弟隊史累積兩座全壘打王
中職迄今也已有 30 個年頭,但兄弟隊史僅僅拿過兩座的全壘打王,分別為德伍(1999)及張志豪(2018)🏆
回顧兄弟隊史過往的攻擊模式,本就不是以全壘打見長的球隊,而過去黃衫軍的球員中,不乏有優異的打者,但唯獨缺少這種重砲型的選手😅

洋砲德伍
兄弟隊史第一位全壘打王
兄弟象時期的德伍,曾在 1999 年拿下中職年度全壘打王的獎項,也是隊史第一座的全壘打王🏆
德伍是當時兄弟象重要的洋砲之一,全能的身手,在第一(1997)年加盟兄弟象時,就曾拿下過打擊三冠王💪
到了 1999 年的賽季時,德伍以 19 轟的紀錄,拿下當年度的全壘打王,但在那個大洋砲的時代,這樣的全壘打數量,相對就要來的少了些😅
回顧當時 1997 年在統一獅的羅德及 1998 年興農牛的怪力男,全壘打能力都相當的驚人,只可惜都僅打完一個賽季後,就選擇離開中職…🤔
其中不少重砲手在 1997 年加入選擇台灣大聯盟,這也讓德伍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,幫自己打下一座全壘打王👍

延伸閱讀:
「鍋爐」張志豪
兄弟隊史第二位全壘打王
中信兄弟時期的張志豪,曾在 2018 年拿下中職年度全壘打王的獎項,也是隊史第二座的全壘打王🏆
距離球隊上一座的全壘打王,經歷了快 20 年的時間…終於再次有身穿黃金戰袍的球員,拿下中職年度全壘打王的獎項😅
進職棒初期,張志豪並非力量型打者,而是以速度著稱,當時還跑出了不少的三壘安打,也讓他目前仍是中職在三壘安打數量上,最多的紀錄保持人📝

自從兄弟象 2014 年換球團經營後,志豪似乎也跟著轉型❓在這年出現生涯第一次雙位數的全壘打後,就回不去了…後續年年全壘打產量,逐漸提升⏫
在 2017-2020 年之間,連續四年敲出超過 20 轟的紀錄,實屬不易…雖然這幾年有彈力球的問題,但他仍在球最不彈的 2018 年,以 22 轟的成績,摘下年度全壘打王的獎項,也證明他貨真價實的開轟實力💪

那年擦身而過的雙冠王
「大師兄」林智勝
原先是 Lamigo 桃猿球員的林智勝,在 2016 年選擇加入中信兄弟,在這年就繳出亮眼的打擊數據,包含單季 34 轟,以及 107 分的打點💪
但可惜的是,在這年球季結束時…最終這兩項指標數據結算後,都以些微之差…位居第二位😱
那(2016)年全壘打的數量,與當時在義大犀牛的高國輝,同為 34 支全壘打,但因大師兄的打數比高國輝要來的多,最終只能與全壘打王…擦肩而過😭

至於在打點的部分,當時與 Lamigo 桃猿的林泓育,僅僅相差了一分的打點,但命運捉弄人…當季最後一場的比賽,竟是中信兄弟對上 Lamigo 桃猿🤣
吱吱在為了要保護小胖的年度打點王獎項,投手自然而然會把球投得很開,讓大師兄幾乎沒什麼好球可打,單場也出現了三次保送(兩次敬遠)😅
或許這樣的戲碼,未來還是會再持續上演…,期待有更好的方法,來改善或避免這樣的狀況,畢竟球迷們真正想看的,是球場上的正面對決,而非為了個人獎項,失去了球員場上的精采對決🤔
延伸閱讀:
總結
回顧完黃衫軍迄今的全壘打王,僅僅出現兩位球員,拿過這個獎項,不禁讓人感覺比總冠軍還要來的困難😅
期待近幾年能夠再出現下一位身穿黃袍的全壘打王誕生,希望不要讓爪迷又等這麼久…畢竟人生也沒有那麼多的 20 年🤣
有哪位球員是你心中的全壘打王嗎?歡迎下面留言分享👇
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看到👍也別忘記訂閱「免費」的電子報📰
完成「免費」電子訂閱後,記得到信箱裡「確認」,才會第一時間收到有關中職的重要資訊😎
📷封面圖片來源:兄弟Fans club
📒資料參考來源:
📆本篇文章相關數據統計至 2022/06/17
6 留言
自從球不彈之後全壘打就大大降低了 目前兄弟的打者也很難像恰恰這麼有指標性人物了 希望這次選秀有一些大物選到
的確現階段很難找到跟恰恰一樣,這麼有影響力的球員了😅
大師兄全壘打王的擦身而過是令人扼腕的。但,畢竟這也就是球場人生。感謝版主這麼專業的分享。
那年大師兄應該相當的嘔😅
貝比魯斯!!
雖然不是那麼喜歡他私生活的部分…….
只能說人無法十全十美囉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