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3 年 8 月 2 日
前言
「你知道棒球場上裁判需要負責哪些工作嗎?」
裁判(umpire),任何職業運動賽事中,必須存在的重要角色之一,而如何讓比賽能公平的進行,這就是他們在場上最重要的任務。
尤其在團隊球類的競賽中,裁判時常需要跟著球員,在球場上進行移動,無論是籃球、足球,又或是這裡所要提到的棒球。
每一次的判決,都考驗著裁判本身的執法功力,畢竟,球員們才是場上的主角。
這篇文章將與你簡單介紹棒球裁判,讓你對於裁判有基本的認知。

你心中的棒球裁判是什麼樣子?
棒球裁判都做些什麼呢?
確保比賽進行中的公正性,以及整理比賽前的比賽用球。
在比賽開始之前,裁判們會先針對當天準備使用的比賽用球,進行擦球的動作。將「球」表面的蠟給磨掉,好讓比賽時,投手們能夠正常投球。
而最重要的部分,莫過於讓比賽能夠順利進行,以及在每一次的 Play 中,做出正確的判決,避免影響到比賽的公正性。
棒球裁判的稱呼有哪些?
棒球場上的裁判,總共會有六個不同的位置。而這些裁判所擔任的職稱,都是以比賽場地當中,相對應的位置,來命名的。
- 主審(head umpire)
- 一壘審(1st base referee)
- 二壘審(2nd base referee)
- 三壘審(3rd base referee)
- 左線審(Left field referee)
- 右線審(Right field referee)
棒球場上一共有多少位裁判?
正常的棒球職業比賽,通常都是安排四位的裁判,包含主審、一壘審、二壘審及三壘審。
不論是美國職棒(MLB)、日本職棒(NPB),在中華職棒(CPBL)也是一樣裁判的人員配置。
為何場上裁判的人數會不太一樣呢?
因應棒球比賽的規模、層級、比賽重要程度,調整場上比賽的人數。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四人制裁判外,其他比較常見的裁判人數,就是「三人制」及「六人制」。
那在什麼狀況下,會採取這些制度呢?
三人裁判制
以中華職棒(CPBL)為例,在中職二軍的比賽中,從 2020 年開始採用三人裁判制,來進行裁判人員的配置。
據官方說法,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,來訓練裁判的站位及跑位,而這樣的作法,是參考美國職棒小聯盟及日本職棒二軍賽事。
不過,也僅會在中華職棒二軍的比賽,同時有兩場以上比賽進行時,才會有三人制裁判的使用,而這三位裁判包含主審、一壘審及三壘審。
在缺少二壘審的情況下,其他裁判就需要在場上,進而增加更多的跑位,以及判決的機會。
六人裁判制
以中華職棒(CPBL)的賽制來看,六人裁判制只會在一軍的季後賽及總冠軍賽啟用。除了原先的四位裁判之外,會再增加兩位裁判,分別為「左線審」及「右線審」。
為何要增加這兩位裁判呢?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,來提升場上的判決準確率,以免誤判情形,而影響到比賽勝負。
棒球裁判應該站在哪個位置呢?
棒球場上的裁判,除了主審裁判固定會站在本壘板後方,進行好壞球的判定之外,其餘壘審則是會因應場上的狀況,站位上做些微的調整。
而這些壘審所站的位置,也是為了能更清楚看到攻防之間的狀況,做出正確的判決。
另外,當球被打者打出去時,裁判們也會跟著移動,進行跑位及互相補位的動作。
棒球裁判的基本判決手勢
棒球裁判在場上的執法過程中,都是以手勢的動作,讓所有人了解比賽進行的狀況,包括球員、總教練、紀錄組等等,當然,還有場邊的球迷。
而在場上最普遍的動作,不外乎是好壞球的判定,安全上壘或出局等等的手勢。
以下影片為裁判的基礎手勢教學介紹。
棒球裁判一樣的手勢,卻有不同意思?
以棒球場上,裁判最常見的手勢來說,「安全上壘」及「出局」這兩種。而相同的手勢,也會在判定打者是否「出棒過半」的判決上。
當主審無法判定打者是否出棒時,會藉由一壘審及三壘審的視線角度,來進行輔助判決,作為好壞球的判定依據。
棒球裁判專屬的三振手勢
棒球裁判在場上的判決手勢,都會有標準動作。
唯獨在主審裁判的部分,好壞球的判定及三振的手勢,能夠透過比賽中,看到有不同的方式。
最為明顯的,莫過於在投手投出三振時,主審裁判都會有自己專屬的三振手勢。
棒球裁判的職業傷害
棒球裁判在球場上,無論是擔任哪個壘審,難免會遭到「球吻」。而主審裁判的位置,是最容易被球 K 到的。
像是打者的擦棒球,反彈擊中主審裁判,又或是投手的失投球,直接招呼到主審裁判的身上。這些皮肉之苦,有時是避免不了的…。
棒球裁判在球場上的判決考驗
棒球裁判的判決依據
以中華職棒(CPBL)官方所公告的資訊,包括「棒球規則」、「聯盟規章」及「CPBL裁判執法手冊規則補述」等等,都是裁判在場上執法的依據。
棒球裁判的執法權力
裁判的角色,除了公正的判決之外,也需要讓比賽能夠順利進行,所以會握有最大的權力,才能在場上出現紛爭或抗議狀況時,控制住場面。
以下影片為打者不滿裁判好壞球的判決,出現較大的抗議聲音,最終被主審裁判驅逐出場。
棒球裁判錯誤的判決
「誤判」,這是所有裁判都會出現的狀況,但並非是他們刻意做出這樣的判決,畢竟人腦並非電腦,偶有差錯也是無可厚非的。
過去常聽到「誤判也是比賽的一部份」,對於吃虧的球隊來說,一定會覺得相當的刺耳,但,也必須接受這個事實。
當然,這些誤判的情形,也是會透過整體的運作機制,來改善修正。尤其現階段有更多科技輔助,能夠更準確地抓到問題點,進而修正。
棒球場上的爭議事件
棒球場上的爭議判決,可以說是家常便飯…?一般在球場上最常看到的,就屬下面這三種最多。
- 好壞球
- 出棒過半與否
- 安全上壘與出局
除了各自解讀棒球規則上的認知不同,另外在立場面的部份,也是這些爭議事件出現的原因之一。
SAFE 與 OUT 的一線之隔
棒球場上,壘包之間的攻防戰,安全上壘與出局,往往就在那零點幾秒的差距。這也考驗著裁判們,對於判決上的準確率。
以下影片為一壘攻防戰,經電視輔助判決的結果,維持原判。(一壘審的判決正確)
棒球裁判心中的好球帶
好球帶,在棒球規則中,明確規範好球帶的長寬大小,讓主審裁判們,在進行判決做為參考的依據。
雖說有規範,但在好壞球的判定上,還是會依據各個不同裁判的喜好,而出現些許的落差。但,基本上只要雙方的好球帶一致,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出現。
以過去的經驗來看,最怕的就是,好球帶不固定的狀況出現。
針對好球帶的問題,美國職棒大聯盟(MLB)開始嘗試使用電子好球帶,輔助裁判的判決,來降低誤判發生,確保球賽的公平性。
延伸閱讀:
當場上判決有利於某球隊時!
場上裁判難免會出現誤判的情形,而在中華職棒當中,這也是時常被球迷們拿出來討論的話題之一。
當判決有利於某支球隊時,網路上討論的聲音絕對少不了,進而慢慢地衍生出,專有名詞來諷刺裁判們的判決。
下面網友們,從中華職棒各支球隊的名稱,所延伸出來的諧音詞,雖說帶有諷刺的意味…。
- 「成」全 – 味全龍
- 識「象」 – 中信兄弟
- 「邦」忙 – 富邦悍將
- 「猿」夢 – 樂天桃猿
- 「獅」捨 – 統一7-ELEVEn獅
- 「鷹」明 – 台鋼雄鷹
延伸閱讀:
棒球電視輔助判決的出現
中華職棒在 2014 年,開始啟用電視輔助判決的機制,降低出現誤判機的可能性,讓比賽回歸到最公平的起點。
有關電視輔助判決更完整的介紹及相關內容,都在下面的延伸閱讀。
延伸閱讀:
成為一位棒球裁判需要具備的能力
裁判也需要練體能?
是的,棒球裁判的體能,是個人需要訓練及維持的基本功。除了需要配合球場上攻防時的跑動,也需要應付一場比賽,至少 2-3 小時起跳的時間。
而,裁判並不像球員們,在攻守交換期間,能夠在休息區休息。裁判們只有五局結束之後的中場休息,短短的五分鐘休息時間。
其餘時間都必須在場上,也是避免比賽時間被拉長。
良好的心理素質
一句諺語形容裁判的角色:「有功無賞,打破要賠」。
這大概在所有職業運動場上,裁判都會遇到的考驗。除了被要求百分百的精準判決之外,更需要承擔可能出現「誤判」時,排山倒海的批評與指教。
所以,如何調適自己心理的狀況,是擔任裁判相當重要的課題之一。
對於棒球的那股熱忱
擔任棒球裁判,不就只是一份職業嗎?還需要對棒球有熱忱?
從過去中華職棒的裁判分享,會選擇這份職業,有很大的原因來至於對於「棒球」的熱忱。
如果沒有這份熱忱支撐著,或許,這條路也不知道能夠走多久。但,相信這份對於棒球的執著,讓他們願意在球場上付出,也對自己做出更高的要求。
棒球裁判如何考核、徵選與訓練?
中職裁判的徵選辦法
關於中華職棒(CPBL)裁判徵選的部分,主要資訊可以透過中華職棒官方網站及 CPBL 中華職棒的 FB 粉絲專頁找到。
有關棒球裁判徵選的測試、資格、薪資及相關規定,都能夠在這些公告的訊息內看的到。
以下影片為中華職棒裁判徵選的介紹。
中職裁判的考核制度
藉由裁判考核的制度,來提升整體裁判的素質,也從中找出自己判決上的盲點,進一步做加強的動作。
但,相信部分的球迷,對於裁判的考核制度,還頗感興趣的。尤其當裁判出現比較離譜的誤判時…,一副準備興師問罪的感覺。
不過,這方面的資訊,並沒有對外公開。頂多只能從報章媒體雜誌了解到,中華職棒聯盟做了那些處置。
從過去的資訊來看,出現誤判的情形,基本上都是進行扣分、禁賽或下放二軍調整為主。
延伸閱讀:
中職裁判的訓練菜單
棒球裁判需要訓練哪些項目呢?除了前面有提到的體能要求之外,當然最重要的,不外乎是有關於「專業」面的東西。
中華職棒的棒球規則,基本上都是參考其他在棒球領域,發展比較好的國家,像是美國職棒(MLB)、日本職棒(NPB)等等。
尤其在美國職棒(MLB)對於棒球規則的部分,逐年都在修改,除了讓比賽的公正性提高之外,最主要的,是想提升比賽的精采度,進而吸引更多球迷進場看球。
當有棒球規則有修改時,裁判們也會透過每年「春訓」期間,熟悉新的規則,並實際運用在比賽過程中。
棒球裁判體驗營
中華職棒(CPBL)在 2022 年舉辦了棒球裁判體驗營,讓平時只是在場邊看球的球迷,能夠透過實際擔任裁判工作,來感受場上所需面對的各種問題及挑戰。
當親身實際體驗過後,才會體驗到各行各業的辛苦。這次的活動,也有體育主播參與,相信這次活動的經驗,對於未來在播報球賽時,會有更多的想法。
你好奇棒球裁判薪水領多少嗎?
中華職棒(CPBL)裁判的薪水是多少呢?
參考蘇建文一書(火眼金睛與 0.4 秒的判斷)中所提到的,中職一、二軍月薪的部份,一軍為四萬、二軍則是三萬,當有能力擔任主審時,則會再調整薪水。
另外在 2020 年(前)中華職棒裁判,也有分享裁判薪資的內容,在大環境變化之下,陸續開始調整薪資的整體結構。
像是一軍裁判的薪資,雖說整體發放的薪水,並沒有太大的差異,但從薪資結構上的調整,來讓裁判們能在最佳的狀態下,擔任裁判的工作。
這也呼應蘇建文在書中所提到,過去因裁判出場費用就佔了薪資的大半,導致裁判無論如何都會想辦法出賽,進而衍生出球賽中判決的問題。

進一步了解棒球裁判的管道
書籍
由台灣人所撰寫的棒球書籍,過去曾有少部分的球員或棒球主播,有寫過類似的書。至於裁判的部分,就相當來的少。
目前市面上有關於中職棒球裁判的書籍,包括火眼睛經與0.4秒的判斷:【中華職棒鐵面裁判蘇建文的三千站場】及 SAFE&OUT。【與自己對決的勇氣:那些棒球教我們關於挫敗與態度的故事】,都是由中華職棒的裁判所撰寫的。
至於其他書籍有提到裁判的部分內容,像是【聰明看棒球:一本讓你變成棒球達人的書】,以及思維誤判:【好球為何判壞球?冠軍總教練真的就是好教練?棒球場上潛藏的行為經濟學】。
但,這兩本書,僅有一部分提到棒球裁判。整體書中的內容,較適合有棒球基礎概念的人來閱讀。
影音平台
隨著中華職棒逐漸成長中,不少體育媒體或自媒體的部分,如 Youtube、Podcast 也開始針對不同的棒球主題,來製作相關內容。
以下影片為中職裁判蘇建文,分享過去擔任裁判時的過程及想法。
棒球場上的激情抗議
鄭兆行「漏」踩壘包疑雲
中華職棒 2003 年總冠軍戰G5,兄弟象 VS 興農牛,比賽來到四局下半、鄭兆行擊出左中外野、空檔的二壘安打,眼看就要幫球隊追回一分,並延續進攻的機會,卻因裁判認定漏踩一壘壘包,不僅安打被沒收之外,也被判出局。
當時並沒有重播輔助判決的機制,也因攝影機沒拍到鄭兆行繞過一壘壘包的全身畫面,讓這次的事件變成懸案。
對於非贏不可的興農牛而言,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判決,在總教練陳威成上場抗議,與裁判爭執的過程中,出拳打了裁判。
林智勝「衝」撞裁判
中華職棒 2008 年例行賽 G32,兄弟象 VS La new 熊,比賽來到九局下半、雙方平手,熊隊只要拿下一分,就能收下比賽的勝利。
在這個半局中,雖然有跑者上壘,卻因為兄弟象出現雙殺守備,讓熊隊只打了三個人次,就結束這個半局。
剛好,出局數都出現在一壘,對於場邊熊隊的林智勝而言,認為判決都是對熊隊不利,而因此衝出休息室,直接衝撞裁判。
事件發生後,大師兄原本要被無限期禁賽,差一點出現沒有可打的冏境,所幸最後改成禁賽 15 場。
朱鴻森「助」跑式打法
中華職棒 2009 年總冠軍戰 G7,兄弟象 VS 統一7-ELELVEn獅,比賽來到八局上半,打者朱鴻森,因前面打了幾次的界外飛球,
全力跑壘的情況下,回到打擊區時,向主審裁判示意需要調整呼吸。
而裁判為了讓比賽順利進行,示意打者趕緊進到打擊區內、開始比賽,但朱鴻森仍在一旁調整,裁判選擇直接讓比賽開始。
直到投手將球投出時,朱鴻森才意識到比賽開始了,馬上跑進打擊區內進行揮擊,但最終只打成一顆游擊小飛球。
後續因不滿主審裁判直接讓比賽開始,爭論之下出現碰撞的行為,最終也被趕出場。
相信這個經典的畫面,也是讓許多球迷一直無法忘記的。
統一獅「不」滿重播輔助判決改判
中華職棒 2022 年例行賽 G25,中信兄弟 VS 統一7-ELELVEn獅,比賽來到了延長賽的第十二局。
統一獅原本靠著「再見高飛犧牲打」,拿下這場比賽的致勝分,但最終重播輔助判決的結果,判定跑者出局,讓這本比賽以和局坐收。
當下統一獅無法接受判決的結果,幾位裁判出現較大的抗議動作後,除了被趕出場之外,後續也被聯盟懲處。
2022中華職棒裁判名單
有關於中華職棒裁判名單,參考至台灣棒球維基館。

棒球裁判的基本判決手勢
安全上壘手勢(SAFE)
一壘跑者,順利盜上二壘,二壘審判定安全上壘 ▼
出局手勢(一)
投手接球後,傳向一壘,球比打者更快到達一壘,一壘審判定出局 ▼
出局手勢(二)
一壘手接到,游擊手之傳球,球比打者更快到達一壘,一壘審判定出局 ▼
界內球手勢
打者擊出右外野平飛安打,一壘審判定為界內球 ▼
界外球手勢(暫停)
打者擊出三壘邊線滾地球,球在三壘壘包之前滾出界外,三壘審判定為界外球(死球狀態) ▼
出棒過半、壘審協助判決手勢
打者疑似出棒過半,主審協請三壘審判決,三壘審認定打者已出棒,三振出局 ▼
主審裁判裁定好球手勢
主審裁判,認定投手投出之球,進到好球帶 ▼
裁判暫停手勢(進入死球狀態)
三壘審舉起雙手,比賽暫停 ▼
主審裁判裁定,三振手勢
主審裁判,判定投手投出之好球,打者三振出局 ▼
主審裁判裁定,不死三振的手勢
主審裁判,判定打者三振出局後,右手比出「3」的手勢,代表打者符合不死三振的條件 ▼
結論
以上內容,主要收集關於棒球裁判的相關資料,加上個人的淺見。有任何對於棒球裁判的想法,歡迎在下方留言,分享不同的見解。
在整理完有關於棒球裁判的內容後,對於裁判又有更多的認知。開始能夠用不同的角度,來解讀比賽中的每個細節。
也期待未來在中華職棒裁判的部分,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,提升整體比賽的品質。
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看到。也別忘記訂閱「免費」的電子報。
完成「免費」電子訂閱後,記得到信箱裡「確認」,才不會漏掉更多有關棒球的資訊。
📷封面圖片來源:pexels
💾參考資料:台灣棒球維基館、維基百科、聯盟規章、中華職棒大聯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