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3 年 1 月 11 日
前言
「你知道棒球比賽有哪些進行的方式嗎?」為何有些比賽在分數差距較大時,就提前結束比賽了呢?
光是不同層級的棒球比賽,像是學生棒球、業餘棒球、職業棒球及國際賽事,雖都是棒球的一部份,但比賽內容及規則,卻存在著差異。
這篇文章將以台灣職業棒球為主軸,整理相關的資訊,並加上個人見解,與您分享。

中華職棒比賽模式基本介紹
中華職棒自辦熱身賽
何謂自辦熱身賽?
由中職球隊自行規畫及協調,與其他球隊所舉辦的比賽。基本上安排於球隊春訓的後半段,透過比賽方式,來實際了解投手及打者當下的狀況。
比賽過程中,為了讓更多球員有上場空間,包含著二軍選手們,會適時替換球員上場比賽。
打者的部分,約進行 2-3 個打席之後,就換板凳球員上場,並接替守備的任務。
投手的部分,教練團則會設定用球數及投球局數,藉此讓更多投手上場投球,並觀察整體的狀況。
至於比賽場地的使用,以中南部為主。部分賽事會安排於二軍平時比賽的球場,故住在附近的球迷,也可把握難得的機會,行地利之便進場看球。

下列為中華職棒自辦熱身賽簡易介紹:
- 比賽目的:測試及調整為主(所有球員都有機會上場比賽)
- 比賽場地:中部以南的球場為主(北部較容易受雨勢影響)
- 比賽時間:每年 2-3 月
- 比賽球隊:隊內賽、中華職棒各球隊
- 比賽規則:中華職棒棒球規則,並視比賽需求做些微調整,以達到熱身賽的目的為主
中華職棒官辦熱身賽
何謂官辦熱身賽?
由中華職棒官方所舉辦的比賽,基本上銜接於各球隊自辦熱身賽的後面。
整體比賽的目的及規範,與自辦熱身賽相去不遠,唯一明顯不同的地方,大概就屬開放球迷進場(收門票)。
畢竟現場工作人員,中職官方有經費支出的需求,但整體票價與例行賽相比,已便宜許多。
另外,中職裁判透過熱身賽的過程,實際運用並熟悉關於棒球規則,有新增或修訂的地方。

下列為中華職棒官辦熱身賽簡易介紹:
- 比賽目的:測試及調整為主(所有球員都有機會上場比賽)
- 比賽場地:中部以南的球場為主(北部較容易受雨勢影響)
- 比賽時間:2-3 月(在球隊自辦熱身賽之後)
- 比賽球隊:中華職棒各球隊
- 比賽規則:以中華職棒棒球規則為主,但不會有延長賽
上述兩種熱身賽,均已調整、測試球員為目的,故球員成績就僅供參考。
但這類型的熱身賽,對於二軍球員的ˋ意義,又與一軍的球員不太相同。
除了調整、測試之外,部分二軍球員會透過熱身賽,力求場上的表現,進而讓教練團看見,增加賽季開打後,進入一軍 26 人名單陣容的機會。
中華職棒例行賽
何謂中職例行賽?
由中華職棒所舉辦的正式比賽,參考 2022 年的賽季規劃,每支球隊各安排 120 場比賽,分別在上、下半季進行。
為何要區分為上、下半季呢?主要考量中職球隊整體數量偏少,藉此方式,來增加比賽張力及可看性。
而每場比賽的勝負,除了影響上、下半季當時的勝率之外,也會統計全年度的勝率。

下列為中華職棒例行賽簡易介紹:
- 比賽場數:每支球隊進行 120 場
- 比賽模式:區分為上、下半季,各 60 場比賽
- 比賽球隊:符合中華職棒一軍出賽資格的球隊
- 比賽目的:正式比賽。各球隊以總冠軍為目標(爭奪季冠軍、提升全年勝率)
- 比賽規則:中華職棒棒球規則。延長賽最多至 12 局
中華職棒季後挑戰賽
何謂季後挑戰賽?
於中華職棒例行賽結束之後,依照季冠軍球隊、全年度球隊勝率,來決定參加季後挑戰賽的隊伍,勝出者即可進入台灣大賽(總冠軍賽)。
下列為中華職棒季後挑戰賽簡易介紹:
- 比賽場數:3-5 場
- 比賽模式:五戰三勝制度
- 比賽球隊:符合季後挑戰賽之兩球隊 (下方補充)
- 比賽目的:決定進入台灣大賽的球隊
- 比賽規則:中華職棒棒球規則

上、下半季的季冠軍不同球隊 – 案例說明
- A 球隊為上半季冠軍、全年勝率第二
- B 球隊為下半季冠軍、全年勝率第一
- C 球隊為全年度勝率第三
B 球隊直接晉級台灣大賽(總冠軍賽),並保有主場優勢(1、2、5、6、7)。
A 球隊與 C 球隊需進行季後挑戰賽,勝出者進到台灣大賽,爭奪年度總冠軍。
A 球隊與 C 球隊的季後挑戰賽,因 A 球隊為季冠軍,故保有 1 勝的對戰優勢,再加上主場優勢(1、2、4)。
上、下半季的季冠軍相同球隊 – 案例說明
- A 球隊為上下半季冠軍
- B 球隊為全年勝率第二
- C 球隊為全年勝率第三
A 球隊直接晉級台灣大賽(總冠軍賽),並保有一勝的優勢,以及主場優勢(1、2、5、6)。
B 球隊與 C 球隊需進行季後挑戰賽,勝出者進到台灣大賽,爭奪總冠軍。
B 球隊與 C 球隊的季後挑戰賽,雙方均無季冠軍,但因 B 球隊全年勝率較高,所以享有主場優勢(1、2、5)。

中華職棒台灣大賽(總冠軍賽)
何謂台灣大賽?
每年中華職棒最重要的賽事之一,由戰績最佳的球隊,以及季後挑戰賽脫穎而出的球隊,進行比賽,勝出者將為年度總冠軍球隊。
下列為中華職棒台灣大賽簡易介紹:
- 比賽場數:3-7 場
- 比賽模式:七戰四勝制度
- 比賽球隊:符合總冠軍賽之兩球隊
- 比賽目的:爭取年度成績最佳之球隊榮耀
- 比賽規則:中華職棒棒球規則。另,總冠軍賽有部分特殊規則,如:延長賽無限制、增加左右線審等等。
延伸閱讀:
中華職棒明星對抗賽
何謂中職明星對抗賽?
中華職棒年度重要賽事之一,由球迷及專業人員(媒體)投票選出,入選比賽之選手,將組成兩支球隊,進行對抗賽。
這類型的賽事,能跳出原先球隊框架的限制,也不受勝負拘束,讓整體比賽更加精采及具話題性。
下列為中華職棒明星對抗賽簡易介紹:
- 比賽場數:2 場
- 比賽時間:中職例行賽上、下半季之交接處(7月)
- 比賽模式:對抗賽、趣味競賽
- 比賽球員:球迷及媒體票選產生
- 比賽球隊:明星隊、中華隊
- 比賽目的:無對戰壓力下比賽,與球迷同樂
- 比賽規則:中華職棒棒球規則。無延長賽
延伸閱讀:
與台灣職棒有關的棒球國際賽事
棒球國際賽事,與中職賽事相較之下,關注度要來的高上許多。為何這麼說?
球迷們平時所關注的棒球賽事,其實都不太一樣。除了中華職棒以外,還有美國職棒、日本職棒、韓國職棒等等的選擇。
就目前檯面上的國際賽事,都有固定的舉辦週期,約在 1-4 年。除了近年因 Covid-19 影響,調整了部分比賽行程。
而這些國際賽事,原則上都屬於短期賽事,故於棒球規則上,必須新增或修訂部分細節,來讓比賽能夠順利進行。
其中最常見的,就屬分差較大時,必須提前結束比賽,以及突破僵局制等相關規則。
棒球奧運
奧林匹克運動會(Olympic),可說是運動選手的最高殿堂,集結了各個國家的菁英參與比賽。
台灣自 1984 年第一次參加棒球奧運,而最佳成績於 1992 年奪下亞軍,這(1992)年也是棒球第一次列入奧運的正式項目。
想進到奧運的正式比賽,必須於前一年的資格賽,以實力獲得參賽資格,才能進入當年奧運的賽事。
另外,在奧運棒球項目,目前主要依主辦國的選擇,來決定當年度的奧運,是否有將棒球納入比賽項目。
如同 2024 年法國為奧運主辦國,就未將棒球納入比賽項目。當然與該國家的運動項目,有著不小的關聯。

下列為棒球奧運簡易介紹:
- 奧運賽事循環:四年一期
- 參賽資格:於前一年所舉辦之特定賽事,取得參賽資格
- 參賽隊伍:以 8 隊為主(不含資格賽),依每年規則調整
- 比賽方式:預賽、複賽、銅牌戰、金牌戰
WBC 世界棒球經典賽
WBC 世界棒球經典賽(World Baseball Classic),自 2006 年開始第一屆的賽事,由美國職業大聯盟及世界棒壘球總會,共同策畫的比賽。
而 WBC 世界棒球經典賽的由來,主要來自 2005 年於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,決策將棒球移出奧運項目,才討論出來的棒球國際賽事。
下列為棒球 WBC 世界棒球經典賽簡易介紹:
- WBC 賽事循環:四年一期
- 參賽資格:上一屆參賽隊伍,以及資格賽勝出之隊伍。
- 參賽隊伍:16-20 隊
- 比賽方式:分組賽、淘汰賽

亞洲棒球錦標賽
亞洲棒球錦標賽(Asian Baseball Championship),以亞洲區域國家為主的國際賽事。
過去曾為奧運棒球亞洲地區的資格賽,及世界杯棒球賽的亞洲區資格賽,這兩項賽事參考,進入正式比賽的依據。
下列為亞洲棒球錦標賽簡易介紹:
- 亞洲錦標賽賽事循環:兩年一次
- 參賽資格:前一屆排名較佳之球隊,以及資格賽勝出之隊伍
- 比賽項目:區分男子組及女子組(2017 年開始)
- 比賽時間:9-12 月為主
- 參賽隊伍:8 隊(不含資格賽)
- 比賽方式:預賽、複賽、決賽

亞洲冬季棒球聯盟
亞洲冬季棒球聯盟,由中華職棒大聯盟所主辦的賽事。比賽時間,基本上安排於中職台灣大賽結束之後。
其中,不少在中職球員選擇參與這項賽事,一方面提升個人比賽經驗,另一方面希望打出好成績,增加隔年在母隊於一軍出賽的機會。
透過這樣的比賽,面對不同國家的球員時,更能從中累積對戰經驗。
下列為亞洲冬季棒球聯盟簡易介紹:
- 亞洲冬季棒球聯盟賽事循環:一年一次
- 參賽國家:台灣(中職培訓)、韓國、日本(日職白隊、日職紅隊、日本社會人)
- 比賽時間:11-12 月
- 比賽方式:例行賽、四強賽、季軍賽、冠軍賽

亞洲運動會
亞洲運動會(Asia Games),並非固定舉辦項目的棒球國際賽,但目前仍每四年舉辦一次此賽事。
日本及台灣,均以二軍球員或業餘選手參賽為主,而韓國則相當重視這項比賽,以職業球員參賽。
為何韓國如此重視這項比賽呢?韓國針對國際賽事的部分,若能拿下金牌的成績,球員則可享有免除兵役的福利。
下列為亞洲運動會簡易介紹:
- 亞洲運動會賽事循環:四年一次
- 參賽資格:資格賽晉級球隊,以及 WBSC 排名較佳之國家(每次賽事規則微調)
- 比賽時間:8-12 月
- 比賽方式:資格賽、預賽、複賽、排名賽、季軍賽、冠軍賽
結論
以上介紹了部份的棒球比賽模式,內容與台灣職棒相關的賽事為主。
我想,任何賽事都比不過,國際賽事的魅力,集結全台灣棒球迷的熱情加油,那畫面是如此的震撼及令人興奮阿。
對於棒球比賽模式有什麼問題或想法,歡迎在下方留言,說不定你的想法,也能幫助到其他人解決疑惑。
有關其他棒球術語、規則、名詞及用語,可利用首頁右上角放大鏡的搜尋功能,相信會找到你所需要的問題答案。
》封面圖片來源:Unsplash
》參考資料:台灣棒球維基館、維基百科、聯盟規章、中華職棒大聯盟、CPBL 裁判執法手冊規則補述、運動視界、棒球規則
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看到,也別忘記訂閱「免費」的電子報。
掌握即時的棒球資訊 👉 【連結】